2345首页 » 动物百科 » 大耳沙蜥

所属科目: 动物界 » 脊索动物门 » 双孔亚纲 » 蜥蜴目;LACERTILIA » 石龙子亚目 » 蜥蜴科 » 蜥蜴属 »

名字:大耳沙蜥
学名:Phrynocephalus mystaceus
人气:179
喜欢:0
评论:0
大耳沙蜥(学名:Phrynocephalus mystaceus)为鬣蜥科沙蜥属的爬行动物。体大,全长150毫米左右。嘴角有耳状皮褶。背面被大小一致的强棱鳞。尾的腹面基白端黑,但幼蜥呈基橙端黑。大耳沙蜥中亚亚种与指名亚种的主要区别是:体大,尾部约与头体部等长或稍短。 是沙蜥属中体型最大的,也是由中亚地区分布到中国西北部的典型荒漠蜥种。愤怒、攻击或准备逃避时,会露出肉红色的“耳”,并不停地扇动,发出“呼呼”的响声来恐吓对方。主要食物为昆虫及其幼虫。 分布于阿富汗、伊朗、哈萨克斯坦、吉尔吉斯斯坦、土库曼斯坦、乌克兰、白俄罗斯、土耳其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等地,常见于荒漠栖息于半固定沙丘中。已列入《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、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》。 成体大,头体长56-89毫米,尾长55-90毫米。头大,宽度大于其长,眼间微凹;吻圆宽,前端几与上须垂直,下领前伸略为超过上领;鼻孔大,朝向前上方,鼻间鳞l-3枚;鼻鳞3枚,上鼻鳞内缘与一纵列鼻间鳞相接。头部背面的前额鳞最大,眼间和顶鳞次之,眶上鳞最小,鳞片常以顶鳞为中心呈环形排列,鳞端突起。后鼻鳞与眼前鳞之间有颊鳞3-4枚。上睫鳞8-11枚,前面5-6枚长而平扁,覆瓦状排列。中间的上睑鳞游离缘平齐或凹人,两端及下睫缘鳞的游离缘锯齿形;下睑鳞与上唇鳞之间有纵列鳞2-3行。上唇鳞14 -16(17)枚,吻鳞宽约为两侧上唇鳞的2-3倍;下唇鳞9-11枚。嘴角有发达的耳状皮褶,游离缘呈锯齿形。鼓膜部略为下凹,被细鳞,其后有锥状的鳞丛,颏部和颈侧的鳞片突起尖出。须鳞于喉褶的一纵列鳞56-67枚。
图片: